首都科技条件平台
华北电力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

国家火力发电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8-10-23 15:04:42

服务特色


中心以科技创新及成果产业化为目标,以高新技术成套装备为载体,集中各方力量联合研究开发火力发电行业面临的重大关键技术和多学科交叉问题,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提升了火力发电行业的核心技术竞争力,并带动了其它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了新技术的应用和传统技术的升级改造,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心在国内外首先提出了基于激光熔覆的高耐磨、耐高温腐蚀涂覆层制备新技术与新材料技术空冷单元导流传热强化及集群因子分区优化新技术汽轮发电机组弯扭耦合振动在线监测与分析技术电容层析成像(ECT)检测技术等创新技术和创新工艺过程。中心与相关企业联合攻关,开展了高耐磨耐腐蚀新材料、强化传热的空冷导流设备、振荡流热管、火力发电机组测控与仿真技术、火电机组性能诊断评价系统等产品及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并不断拓宽其应用领域,把这些技术从火力发电领域成功推广到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及核能发电等领域,通过不同团队之间的协作拓展,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标志性创新研究成果。


科研队伍和骨干专家


中心依靠依托单位的学科优势,着力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为中心自身发展培养一批适用人才。中心拥有专业结构合理、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工程化经验丰富的研发队伍,目前,中心共有固定人员67人、流动人员98人,其中:从事管理者8人,从事技术研发者115人,从事工程技术应用者38人。依靠依托单位,中心拥有一批拔尖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和研发团队,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千人计划专家3人,973首席科学家3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学术带头人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3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获得者7人,创新人才支持计划20余人。2支团队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1个基地列入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联合实施的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中心组建了多支科研团队,其中教授占40%、副教授占29%,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比重大,是一支研究和工程相结合、固定和流动相结合,年龄与职称合理、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队伍。中心根据依托单位的领军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作为独立二级机构引进人才,建立了科学合理的领军人才选拔机制。在此基础上,不断加大力度引进、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在创新研究团队建设方面,成立了发电机组智能诊断与健康维护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智能发电协同创新中心、燃气轮机研究中心、热能工程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使中心在人才总量、人才队伍结构,创新团队建设等方面更加科学合理。

科研成果


中心共计承担了各类纵向科研项目203项、横向委托项目274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115项、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88项;到位经费总额达2亿元。取得了一批重大标志性创新成果:研发了首套国产化的火电行业重大工程自动化成套控制系统,搭建了国内首台600MW1000MW空冷凝汽器单元热态性能实验台及相应的中试基地,开发了六种新型高效翅片管传热元件,开发了系列(共计5类多种型号)用于激光、等离子弧熔覆的高耐磨耐蚀焊丝及粉末材料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15项;获得国际领先鉴定成果1项,国际先进鉴定成果6项,国内领先鉴定成果2项;获得授权国际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158项,软件著作权56项;参与制定并实施国内技术标准1项;在技术研究与开发能力方面,实现了从电热爆炸超高速喷涂法到等离子及激光熔覆反应合成高耐磨陶瓷-金属复合材料的突破从研发单台换热器到针对整个空冷机组的性能优化及工程应用的突破从普通热流管到玻璃真空式热流管技术的突破从研制烟气重金属实验室测试到火电厂快速连续在线监测设备成套装备研发生产的突破等一系列重要突破。通过承担科研项目、技术转让、技术服务和工程化产品销售,共计收入达到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