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科技条件平台
华北电力大学研发实验服务基地

电力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8-10-23 15:48:05

服务特色


电力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20078月由教育部批准建立,中心依托于华北电力大学,并得到了学校理事会的大力支持。中心的建设目标是:从火力发电、供配电指导电机系统的各个环节上,紧密围绕我国对电力节能技术的迫切需求,利用学校鲜明的电力行业背景特色,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通过研究开发及技术转化的条件建设,构筑面向电力节能的技术工程能力平台,建立完善的技术持续创新、技术转化和面向行业的技术服务体制及良好的运行机制,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电力节能技术研发和技术转化基地。 电力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由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负责建设运行。

重点开展三个方向的研究工作:

1)输配电节能技术的研究

2)电机节能技术的研究

3)智慧用能与节能技术的研究。

按照建设期的目标,中心设立三个研究基地:

1)电网技术降损和动态无功补偿研究基地

2)新型节能电机及电机节能控制研究基地

3)智慧用能与节能研究基地。

中心在基地研究下,开展了十个方面的子平台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

1)电网技术降损和动态无功补偿实验平台

2)智能电网和优质电力保障实验平台

3)以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降低网损为目的的电网规划软件平台

4)高效电机及系统节能技术研发平台

5)新型节能(特种)电机电磁设计及损耗分析软件研发平台

6)高效电机能效高精度自动化综合测试系统平台

7)电机系统能效在线评估及远程监测系统平台

8)能替代与智慧能源系统研发平台

9)电力需求侧节能技术研发平台

10)能效分析与节能服务平台。

科研队伍和骨干专家


李庚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学位,电力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能源电力信息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电网运行与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46)委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北京电机工程学会常务理事,IEEE会员。近年来主持或主研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国际合作重点项目/面上项目、“973”计划课题、“863”计划课题、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以及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和网省电力公司科技项目60余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河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4项。主编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430余篇,其中350余篇被SCIEI收录。

李彬,博士,副教授。先后在贝尔基础科学研究院、Thomson Reuter从事研究工作,主要从事电力系统通信、智能电网电气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IEC SEG9PC118专家组成员、国标委SAC/TC549工作组成员、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会员。获得中国电科院科技进步奖1项、国网经研院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广东电网公司科技进步奖1项。共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申请国家专利10余项,软件著作权5项。

科研成果


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中心高质量地完成了预期的研究开发任务,先后完成了预期目标中提出是十个研究平台,并在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完成上述研发任务的同时,中心还承担了国家973课题、863课题、科技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自然科学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多项重大科技研发任务,同期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5项,编制国家/企业标准8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5项;发表SCI检索及电力权威期刊等高水平论文50余篇。